Taiwan Bar 臺灣吧

Archive

從烏俄衝突看見孩子與世界的連結關係

大家好,我是 #小黑啤 的品牌總監Jeff。前兩天在一場《小黑啤玩臺灣》的編輯會議裡,繪本和桌遊們被隨意地放在桌上,看到這個畫面,突然很有感觸,順手拍了下來。 在這個烏克蘭國旗 配色的鏡頭框裡,分別是高雄篇《#遊大港》和屏東篇《#來剪紙》,很巧合地,這兩本的主題分別探討「世界」和「家庭」,跟近期俄烏戰爭對兒童的影響正好相關。 如果看著電視畫面愈來愈心煩、愈來愈緊張,不妨也和孩子重新打開以下幾本《小黑啤玩臺灣》繪本,用不同角度來試著理解戰爭: #高雄篇《遊大港》: 透過繞著世界跑的貨櫃船,瞭解戰爭也可能與我們有關 小黑啤在尋找帽子的過程,不小心掉進魔法陣。發現自己的背包來自從越南最大的卡萊港,搭著船到臺灣來。而這艘船又載著臺灣的香蕉,度過大海到北邊的日本。  小朋友對於世界地理的概念還不熟悉,但透過小黑啤的故事,就可以進一步討論「戰爭可能影響到魚貨進口,#最近去吃飯可以留意有沒有什麼魚缺貨?」、「#找一找家裡東西背後的標籤,有什麼產品是從國外來的?」 #桃園篇《過節日》: 藉由阿伊莎離鄉背井到外地工作,同理被迫離開家園的心情 小黑啤在清真寺外的市集遇見來自國外的阿伊莎,發現生活周遭有人的家在好遠的地方。有時三年才能回去一次,平常只能透過電話、視訊聯絡感情。 新聞畫面也常出現烏克蘭居民前往周邊國家避難的消息,雖然和阿伊莎「工作」的目的不同,但可以陪孩子討論「#如果離開家鄉,你會想念這裡的什麼呢?」、「#到一個陌生的國家,可能有哪些不適應?食物?語言?生活習慣?」 #屏東篇《來剪紙》: 透過小南與媽媽的愛,同理戰火下的兒童處境 小黑啤的好朋友小南,是家裡唯一的蝙蝠,媽媽和其他家人都是大象。但他們彼此的愛並不因此而有減少,依然是融洽溫暖的家庭。 戰爭的新聞眼花撩亂,而且未必真實。加上媒體為了點閱率、曝光考量,往往重複播放血腥、刺激的畫面。 建議家長們先讓孩子理解,目前有許多組織在現場協助兒童避開戰亂,會準備食物、提供溫暖住所,甚至盡可能維持小朋友的教育,讓孩子不要過度害怕。 接著再思考其他不同的面向。像是「如果我們家 #收養一個失去家庭的小朋友,你願意嗎?」「#你愛你的家人嗎?如果要跟家人表達感情,你會怎麼做?」 作為一個兒童內容團隊,我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讓《小黑啤玩臺灣》持續成為3-8歲小朋友認識臺灣、接觸世界的作品。但身在第一線陪伴的你,更是 #孩子感受社會脈動的窗口。 提醒大家適時注意自己的情緒和反應,如果家長理性、平和,也會讓孩子認知到自己很安全,而不會過度恐慌。 甚至可以用行動化解焦慮,一起討論可以做些什麼,用積極的行動緩解害怕,也讓孩子對世界更有參與感。 如果你手邊還沒有繪本,可以一起看更多小黑啤購書連結⬇️⬇️⬇️ 閱讀更多小黑啤

當聽見母親節快樂時,別忘了提醒孩子,每個家庭都有獨一無二的面貌

#母親節 是對「擁有媽媽身份的人」表達感恩的節日,但我們不難發現,一到母親節,許多文宣都綁定了「#母親即為血親」的預設,彷彿談起媽媽,就會與 #懷胎十月 的辛勞自動連結。 在此我們沒有要否定媽媽懷胎的辛苦,只是單用血緣定義與母親的關係,無法涵括所有的家庭。 根據統計,在臺灣未滿18歲的單親家庭子女人數約為48萬人、隔代教養家庭超過10萬戶 在真實的社會中,有些人 #沒有媽媽,有些人有 #兩個媽媽,還有些人則是與 #祖父母 一同度過母親節。 這些家庭都不幸福嗎?那倒也未必,每個家庭都有自已運作的模式,「#愛」才是幸福與否的重要因素。或許我們更該察覺的是:現代社會中的家庭樣貌 #其實比想像中的更多元。 認識每個家庭都是特別的,讓孩子打開家庭的想像吧! #小黑啤 團隊在製作繪本期間募集小朋友來當顧問時,我們時常被提醒著 #不要預設所有的孩子都有父親或母親 ,因為儘管是簡單的問候,都有可能影響孩子世界觀的建立,潛移默化地塑造何謂「正常家庭」的印象。 在繪本《#來剪紙》中,我們也嘗試在孩子的世界放入更多元的家庭樣貌。小黑啤的好朋友小南,是家裡唯一的蝙蝠,媽媽和其他家人都是大象,但他們對彼此的愛沒有減少,依然是融洽溫暖的家庭。 許多家長與我們回饋孩子讀到這篇故事時,常常對蝙蝠與大象的設定提出疑問,但也因此能促成了一段 #深入淺出 複雜議題的 #親子對話。 好的故事可以看見更廣闊的世界 社會對母親、家庭帶有特定的想像。但我們更希望下一代能擁有更開闊的視野,在同樣的節日裡體察不同形式的愛;當看見了多元的價值,才能邁向更 #尊重每一個人 的社會。 閱讀更多小黑啤 「小黑啤」是「臺灣吧」成立的兒童品牌。我們相信「從小看臺灣,未來不小看臺灣」,持續用繪本/動畫/桌遊/有聲書等格式,陪伴孩子認識臺灣、探索世界。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Taiwanbar Studio 臺灣各種吧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