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ategory
- 教育設計與活動
原住民土地數位學習方案
以影片搭配學習型遊戲設計的數位學習方案,可作為教材讓老師在探究與實作課堂使用,讓七年級生能夠輕鬆且深刻地了解原住民土地相關的概念和歷史背景。
CLIENT:
臺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
SERVICES:教育設計與活動
YEAR:2022
作品介紹
教學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影片、遊戲及問答環節。影片將透過影像呈現歷史背景、現況分析,以及原住民對土地的重視與保護的觀念;遊戲則設計了多種題型,讓學生能夠在遊戲中深入地了解原住民土地的相關知識,並檢視學習成效;問答環節則透過互動的方式,促進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與確認。

專案目標
- 使學生透過認識「傳統領域」及其重要性。
- 了解原住民族土地概念,以及原住民族土地流失的歷史脈絡,並補充原住民保留地相關概念。

痛點觀察
- 原住民族與漢族對土地概念的差異性,對原住民族而言土地並非是資產,更有人與文化的連結。
- 目前主流教育歷史中,原住民族的歷史較為片斷,希望能更有脈絡的性的去看原住民族 ( 土地 ) 歷史的消失。
影片企劃
針對以上兩項觀察,影片從對「家」的想像切入,引起共感後,提出原住民族直到現在都在尋找自己的「家園」歷史的翻轉。從土地流失的歷史脈絡,說明家園歷史消失的原因,透過原住民族語地名中蘊含的文化內涵,解釋原住民族與土地的關係,並帶出土地是找回家園故事的關鍵。建立背景知識後,再提出尋回家園歷史的方法,也就是傳統領域,並介紹傳統領域相關知識。最後帶出反思,我們應該尊重生活在臺灣的所有人,都有訴說家園歷史的權利,同時呼籲受眾思考自己對於「家」的想像。
最後提出反思提問:你覺得「家」是什麼?要具備哪些條件,才能稱為「家」?你了解自己的「家」嗎?又會如何介紹呢?
遊戲企劃
運用 genially 互動遊戲化簡報平台,針對既有教案「大航海時代臺灣原住民族與外來者」中的內容,將之發展為遊戲內容。學生可在課程開始前、課程當中進行體驗,教師再與學生針對遊戲過程進行討論。

完整教案可在「臺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查詢:➡點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