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性教育吧!

聊聊性教育吧!

文/蕭宇辰

你是怎麼看待性教育的呢?面對這個主題,爸媽們大多是閉口不談,或是想談也不知該怎麼談。即使是老師,可能也有不少會選擇避而遠之的。

當然,學校裡是有性教育的,只不過「衛教」性質仍舊很重,相當大篇幅都在介紹性器官的功能與機制、各種生理反應等。即使 108 課綱對於身體界線、性別角色及性傾向等主題稍有著墨,但整體而言,「性教育」還是歸屬於「健康與體育領域」之下。

可是「性」,從來不是只有身體本身的事啊!

「性」涉及到性別議題、人權議題

除了身體與健康以外,性教育能談的主題可多著呢!舉例來說,在不同語言中,女性陰部的名稱常是髒話──

在現代英語當中被認為具有強烈侮辱意味的 “cunt”,早在 16 世紀就是個非常冒犯人的詞彙,連大文豪莎士比亞在創作劇本的時候都需要刻意避開它。18 世紀的英國出版商如果在書裡面印了 “cunt”便會觸犯法律,而正式的英文字典則要到 1960 年代才開始收錄這個字。

另一方面,中文裡頭表達女性陰部的「屄」這個字,則在 13 世紀的民間戲曲當中便與髒話有所連結。今天,中文使用者在咒罵、洩憤的語句裡提到這個詞彙的時候,他們的語法和七百年前的中國民間戲曲,其實沒有什麼不同──《西斯的 101 號房間》

相反的,表達男性生殖器官的中文字「屌」,在通俗語境中卻經常與讚許連用。要了解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甚至推動對現象的改變,就需要更深刻理解歷史、文化中對性的建構,只靠「認識性器官」的性生理、性健康教育是遠遠不夠的。

更何況,與性相關的問題絕不只有髒話,還有各種持續存在於當今世上的性暴力、性壓迫。在臺灣,2020 年一整年通報的性侵害案件達 9212 件,創近五年新高,而且這還只是有通報的數字啊!若將未通報的黑數加入,保守估計每年應有超過十萬起性侵害案件在臺灣各個角落發生。看來,我們的性教育竟連教會大家尊重他人的基本權利都做不到。

完善的性教育,應該同時是性別教育、文化教育以及人權教育。同時包羅這些面向的性教育,應該就能引導反思如上述「為什麼女性陰部總是與髒話有關?」這類的問題,也應該能夠鼓勵思考與改變現行性別與權力/權利之間的關係。但很不幸的是,這些課程特色與元素,都是臺灣現行學校性教育所缺乏的。

學校以外,有哪裡能好好學「性」嗎?

那在學校之外呢?除了學校提供的衛教,應該還有很多其他談論性的資源吧?

腥羶色的主題自帶流量,媒體當然很愛談,相關的文章、影片等「資源」真是多不勝數。不幸的是,為了符合觀眾胃口,這其中許多性資訊只是包裹著科普的外衣,實際上卻在強化性別刻板印象,例如:「如何讓自己更有吸引力?」有些性資訊則將個人經驗與觀點,偽裝成普遍、通用的性知識,例如:「我如何改善性生活?」更有些性資訊是預設了特定道德立場,以訓誡取代對話,例如:「還沒交往就上床 OK 嗎?」在娛樂與流量的大旗指引下,各路媒體所提供的「性教育」,其效果可能跟看謎片差不多而已。

然而,如果進入較正式的書籍市場,相關資訊卻又明顯沒那麼多了。寫給大人的性教育指引手冊還找得到,專為青少年或兒童寫的性教育書籍卻實在是少之又少,顯然不足以彌補學校性教育的缺失之處。

他山之石,其他國家如何談「性」

「性」的確不是那麼容易談的議題,即使是在整體風氣更開放的國家,家庭、學校及媒體刊物等在性教育方面,也可能碰到不知如何談、不知尺度與題材如何拿捏的挑戰;這絕對不是臺灣獨有的問題。

不過,也有一些國家的性教育架構發展成熟,對於性教育有更豐富的想像、更全面的執行,也更符合【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中的三大宗旨。這些國家的做法,頗值得臺灣借鑑。

以瑞典為例,性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就是必修課,並以三種主要的方式在學校進行:融入不同科目課程(Subject Integration)、運用日常機會(Seizing every opportunity)及舉辦主題課程或主題日(Individual lessons or themed days)。

單是「融入不同科目課程」這一點,就與臺灣的性教育相當不同,等於從課程內容發想與架構的階段,就擴大了所謂「性教育」能夠且應該去觸碰的議題。臺灣性教育課程強調的「性生理」部分,在瑞典可能僅是融入生物課時所教的內容,而在生物課之外,瑞典的性教育還會出現在歷史課中,談到國家追求性別平權的過程;在公民課中,討論多元家庭組成、媒體中所強化的性別刻板印象;在家政課中,反思性別與家務分配的關係……。即使是在體育與健康課中,也就是臺灣性教育所歸屬的課程領域,瑞典性教育所探討的議題,也遠遠超過生理照護,而涉及社會對特定身體意象的追求這類的問題。

瑞典這種將性教育融入各科課程的作法,使學生可以思考性在生活與文化中的各式體現,了解特定現象的來由及發展脈絡,尤其關注各種以性為由的人權壓迫事件及權益爭取過程。而最後這一點,還會透過「舉辦主題課程或主題日」來強化,具體的作法可能是在特定節日舉辦活動,如國際女性日(International Women’s Day)、世界愛滋日(World AIDS Day)等,引起學生對這些節日背後所代表的族群與議題的關注,甚至鼓勵以行動表達支持。這樣的性教育,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謂的「以人權角度出發」,就比較接近一些了。

在荷蘭,性教育不只是幼兒園起的學校必修課,更是在學校之外,家庭、各種公共場域(如博物館)都串聯起來、一起支持推廣的教育重點。即使是學校的課程,也會在與專家和家長充分溝通之後才進行,可謂是全體社會一起合作的大型教育專案。

荷蘭的性教育重視讓孩子主動探索「性」的領域:在年紀幼小時,鼓勵在互相尊重的情況下玩「醫生檢查病人」的遊戲,探索身體的構造;年紀稍長後,更鼓勵探索自己的慾望,例如到Nemo Science Museum 與性有關的展區中,透過模擬器體驗「法式熱吻」,觀看性高潮時人類表情的影片等等。除此之外,荷蘭性教育也強調溝通,在家庭中坦誠地討論性欲與性行為是很常見的事;而學校的性教育課程,更會以「溝通與談判技巧」當作其中一個學習重點。

這樣不只發生在學校、而是更加全面且具主動性的性教育,傳遞的訊息是:「性」是與每個人切身相關的、是正向且應該符合自己需求的,而不是與己無關、「只有有問題的人才需要了解」的。這就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性教育,同時也讓「性」成為日常生活與對話中,稀鬆平常的一件事。

臺灣吧想做的性教育:

從「人權」的角度,全面建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內容!

關於性教育,其實臺灣吧過去已經做過數支知識型影片談論,從談論性別刻板印象,到介紹陰道、保險套、性病等。我們也收到相當多回饋,認為這樣的內容才是「性教育」該教的!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預計更全面地製作性教育內容:從一本給所有人的性教育讀物《西斯的 101 號房間》出發,結合數位內容與對話卡牌,讓我們的孩子(以及我們自己)面對性,不再惶恐,不再害怕,更不會因此受到傷害。

聊聊教育吧- Taiwan Bar 臺灣吧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Taiwanbar Studio 臺灣各種吧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