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周學院如何打造引起學習動機的線上課程?

大抓周學院如何打造引起學習動機的線上課程?

身為 Red-Eye 課程團隊的實習生,我有幸參與了課程製作的每個環節,從初期的概念研發到最終的拍攝與後製,親身體會到團隊如何將教育理念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學習體驗。然而,在這一切看似有條不紊的背後,其實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挑戰與故事,這些經歷不僅讓我學到專業技能,更讓我對團隊的堅持與創意充滿敬佩。

放大「知識轉譯」優勢

「知識轉譯」是臺灣吧的核心專長,而 大抓周學院 則是這項專長的完美應用。透過生動有趣的課程設計,大抓周學院成功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課程主軸圍繞 自我形塑、語文溝通、問題解決、世界連結 四大核心能力,幫助孩子探索世界、發掘自我。

課程的四大能力也對應了不同素養,更為五到九年級的孩子量身打造,讓每堂課成為他們成長的跳板。

製作團隊大揭密!「 Red-Eye 課程團隊 」

「Red – Eye」是臺灣吧的課程製作團隊,成員結合了課程製作人、導演和專案經理,透過他們的規劃與協調,課程不僅兼顧專業與結構性,更加入了視覺與故事設計的巧思,使畫面變得生動有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 左起 ) 在專案經理小鳳、課程製作人陳潔和導演凱莉的規劃與安排之下,一堂堂有趣的課程就此誕生!

大抓周學院課程製作流程

研發:確認製課方向,確保內容符合學習目標。 
企劃:確認講師與製作規劃,同時進行人力配置。
劇本:由課程規劃師撰寫並調整劇本,確保結構清晰且適合學習。
視覺化:導演設計分鏡,設計師進行場物設計,讓畫面更具吸引力。
拍攝後製:進行拍攝並由剪輯師後製,完善課程內容。

與傳統課程不同,臺灣吧憑藉專業的影像製作經驗,讓課程不僅如影片般吸引人,更具結構性和引導性。同時,透過視覺與故事設計啟發學習者的討論與思考,使每一堂課都充滿趣味與啟發。

從創意到內容:劇本協作與拍攝協力

作為實習生,我有幸參與了每一個環節的協作。透過設計學習單,我學會如何幫助學員保持專注並驗收學習成果;協助設計師生成 AI 圖像,則讓我認識到視覺輔助對於課程沉浸感的重要性。不論是內容準備、拍攝還是後製,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細緻的心思與創意結合。

在課堂正式拍攝前,團隊更與授課老師進行多次演練與試教,確保老師的專業能夠以最佳方式呈現。這樣的過程讓我明白,課程製作不僅是技術與藝術的融合,更是一場與夥伴們的合作與挑戰。

在學習單的規劃上,我們特別設計了寫筆記的專區,不僅提高使用的互動性,學生們也可以透過學習單複習課程內容。
除了學習單外,我也參與了場物協作,協助設計師生成 AI 圖像,透過視覺輔助讓學員更容易沉浸於課程情境中。

不論是前置內容準備、拍攝或是後製過程中,皆讓我讓我深刻體會到課程製作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細心與創意的結合。

【現代文學課】的拍攝過程。

在課堂正式拍攝之前,團隊都會和授課老師進行一次次的演練與試教,目的就是希望可以讓老師的專業有最高水準的發揮。

【口語表達課】拍攝之前,團隊與老師們的線上試教會議。

在參與大抓周學院的課程規劃與製作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 Red-Eye 課程團隊對「 承擔責任 」與「 追求共識 」的重視。灣伴們嚴謹查證每項歷史資料,確保內容準確且生動;即使面臨時程壓力,團隊仍秉持開放態度,認真討論每個人的意見,找出最佳解決方案。

大抓周學院 是灣伴們嘔心瀝血的結晶,透過多元且精彩的課程,讓學員在學習中發現樂趣,成為孩子們的最佳學習夥伴。就像我們滿周歲的抓周儀式一樣,我們希望透過數位學習內容,陪伴孩子「再一次抓周」,在面對選擇前,先窺探每條路的樣貌,為未來的探索做好準備。

未來,大抓周學院將陸續推出更多未來必修課,成為孩子們最佳的學習夥伴!

快來看看我們開放免費試看的課程吧!
➡點我去看看:大抓周學院

撰稿人:許晴棻 / 商品行銷實習生
編輯:吳靜華 Grace Wu / 公關經理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Taiwanbar Studio 臺灣各種吧股份有限公司